课程背景 残酷的市场竞争,提高了客户的期望,现场的品质管理越来越难以符合客户要求了,如何解决入口的来料问题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产品出货合格是摆在品质管理人员的新的课题。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而且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领域的管理质量方面,全员参与、全系统管理、全过程控制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具体体现。 它是企业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适合已经或正在贯彻实施ISO9001体系的企业参加。 【日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制胜法宝】 ◆全体公司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活用各种统计手法 ◆质量管理的教育 *是什么让日本在国内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造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奇迹?日本公司质量管理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已成为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人类的质量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而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自20世纪初开始后,工业化发展活动从此进入到快车道。质量管理历经百年,各种质量管理理念风声水起:事后检验、过程控制、全面质量管理、6s管理、零缺陷等等,让人应接不暇。但这一切的控制理念不管高深或简单,都建立在一个基点之上: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的应用。 *你的工厂也许还在为发生质量问题不知如何分析原因而担忧?还在为堆积如山的数据不知如何处理而发愁?拟或还在为找不到质量改进的方向,眼看客户不断流失而焦急万分?! *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实务为倍受品质控制折磨的公司指点迷津,告诉你实用的品质控制理念和方法,借助统计学知识保证工序控制的稳定,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你的生产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为你迎来忠诚的客户,从而使你在业界独占鳌头! 课程收益: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能够: 1)掌握现场品质控制的理念!使你的大脑经过最前沿的品质控制理念的洗礼。 2)掌握现场品质改善的方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 3)掌握质量控制及改进手法,成为你解决现场问题的利器。 4)正确分析质量成本,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 5)掌握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为你的工程能力分析及提高提供保障,超过竞争对手,迎来广泛客户。 6)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精髓,让你企业的产品质量走上快车道。 课程特色: 最前沿的理论讲解加500强企业大量管理案例分析,实战性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实操层面的解决质量意识,最终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念---质量意识的提高 1)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定义 2)质量的二元特性分析---如何创造忠诚顾客 3)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阶段及代表思想 4)TQM全面质量管理:质量和人人有关的意识强化 ①"三全一多样":全面、全程、全员,方法多样化 ②基础工作落实:标准化、计量工作、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教育 5)现场质量管理意识强化 ①认清你的顾客-----究竟上帝是谁 ②基于三现主义的现场管理: 案例:盲人摸象 ③遵循PDCA解决现场问题的流程(戴明循环) ④解决现场问题的优先顺序----质量管理的80/20原则 ⑤现场问题的预防及处理 案例: 神医扁鹊的故事带来的质量控制启示 ⑥重视过程解决现场问题的思想 从东西方吃饭文化的差异说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思想 ⑦引起现场质量波动的因素分析:异常原因与偶然原因引起的偏差分析 ◆第二部分 质量成本分析 1)质量经济性管理 ①质量至善论 ②质量成本论 ③质量效益 2)质量损失函数分析 提供最前沿的损失理论:偏离目标即为损失 3)质量经济性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两种产品分布下的质量经济性优劣比较 4)质量水平及其经济性 5)质量水平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 6)提高质量水平的方案 7)各阶段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①设计阶段 ②制造过程阶段 ③产品使用过程阶段 8)质量成本的分类 预防成本 评估成本 失败成本 9)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10)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及优化方案 11)降低质量成本创造利润的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能力分析 1)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4M1E) 2)质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统计学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短期过程能力研究 ①定义(CP/Cpk) ②过程能力的计算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重合时(双规格) 规格中心和正态分布中心不重合,发生偏移时(双规格) 单规格状况下的工程能力研究 ③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 5)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①判断标准 ②处置对策:根据现状准确处置 提高客户要求,打败竞争对手法 简化检验步骤,削减成本法 维持现状,抓住关键法 加强检验,不断改进法 全数检验法 停止加工,全面改善法 6)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方法 ①调整分布中心,减少偏移量 ②提高过程能力,减少分散程度(即减小标准偏差) ③修订公差范围 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 工程质量管理--SPC 1)SPC定义 2)控制图的原理(休哈特控制图) 3)控制图的种类及各种控制图的优缺点 4)控制图的用途 5)控制图 ①控制图的做图方法 ②控制图的判断准则:过程异常的8种模式 ③各判断模式的分析及对策 6)控制图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 质量检验 1/检验的概念 2/检验工作的内容 标准制定---抽样---测量---比较---判断---处理---记录---改进 3/质量检验的基本任务 4/质量检验的主要职能 把关--预防--报告--改进 5/质量检验的类型 划分标准 检验方式 划分标准 检验方式 按程序分 进货、工序、完工 按数量分 全数、抽样 按体制分 自检、互检、专检 按破坏性分 破坏性、无损 按目的分 验收和监控性 按质量特征分 计量、计数 按性质分 理化和感观 按工作状态分 首件、末件、成品、半成品 按位置分 集中、就地、流动 按检验性质分 可靠性、性能 6/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的制定 ①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 ②重点工序双岗制 ③留名制 ④质量复查制 ⑤追溯制 ⑥质量统计 7/质量检验计划的制定 ①制定检验的流程 ②确定质量缺陷等级 ③作成检验作业指导书 ④检验人员的合理配置 ⑤检验设备的合理配置 8/质量检验的程序及内容 ①来料检验 ②制程检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末件检验 ③出货检验 9/不合格品的控制 10/合理抽样方案的制订 ①桑戴克曲线 ②批次合格率的计算 ③AOQ平均出货检查品质等级在抽样检查中的运用 ④OC曲线及其在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中的运用 ⑤GB/T2828和美国国家标准(日本等同采用)的异同点 ⑥电子企业通用抽样方案制订方法(单次抽样) AQL等级确定 检查水平的等级确定 检查松紧度的确定 学员演练:抽样方案制定 ◆第六部分 质量改进 1)现场质量问题的发掘 2)问题点的提出 3)日本质量常胜的法宝:QC小组活动、改善提案制度 4)解决问题的两种程序:问题解决型、课题达成型 5)质量问题的分析手法:鱼骨图、关联图、系统图 6)探求质量问题解决的方法:系统图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