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1502.practicum,您好!
中高层经理全面管理技能实战训练 |
【时・间】 2015年01月16-18日上海、01月23-25日北京 |
【对・象】 企业副总、各部门经理、主管、各级中层管理人员、新提拔的、从专业人才转型到管理的、晋 |
升到高层管理以及其它预备管理人员 |
【费・用】 46oo元/3天/1人(含课程讲义、午餐、税费、茶点等) |
垂・询・热・线:o755-612・867・60 o21-51o・973・13 o1o-516・681・25 |
![]() |
课・程・大・纲: |
第一章、什么是好的管理 |
一、管理的实质是什么? |
→管理的目的是让别人作事,管理好自己不是好的管理 |
二、管理的基本特性 |
→目的性 有效性 他人性 多样性 |
三、什么样的管理是最适合企业的管理 |
→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企业发展的? |
→只有找到最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避免管理的盲目性 |
四、管理、组织、领导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
→管理者、领导者到底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 |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如何结合? |
→管理者和领导者每天的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 |
→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
第二章、如何管理工作态度 |
→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下属的工作绩效? |
→如何让下属在主动积极,而不是被动消极? |
→如何让下属在工作中全力以赴,而不是全力应付? |
→如何让下属在工作中全力想办法,而不是推卸责任? |
→合理完善的企业制度建设是必要的重要条件; |
→提高下属的能力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
→能不能找到一个立杆见影的方法? 现在改变马上就看到效果? |
→为什么说态度决定一切 |
第三章、管理角色的认知 |
→每天领导的工作紧张、忙碌、而下属倒是有时间看报纸、喝咖啡 |
→上级经常做了过多下属应该做的事情 |
→自己的事情又没有时间做好 导致工作绩效不好、目标无法完成 |
理解分析 韩非子 : 下君尽已之能 |
中君尽人之力 |
上君尽人之智 |
第四章、领导力提升的技巧 |
分析讨论:什么样的领导是一个优秀的领导? |
一、领导权威的来源 |
二、领导力的八个素质特征 |
1、诚信(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出发点) |
2、专业能力(主要是方向和决策,是领导力的基础) |
3、关心、帮助下属(从工作、生活体现是领导力的源泉) |
4、宽严相济(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领导力实现的手段) |
5、分享成功与失败(是领导力的结果保证) |
6、学习提高(是领导力长远体现的根本) |
7、精力和热情(是激发下属的发动机) |
8、坚持 (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基石) |
领导力的本质分析(孟子):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视频分析:体现领导力的核心操作问题 |
三、领导方式 |
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的特点与应用原则 |
第五章、如何培养下属 |
→在优秀领导眼中下属个个都是人才,在平庸领导眼中下属个个都是笨蛋 |
→培养下属的最高原则是任用下属的优点,而不是发现下属的缺点 |
→如何才能知人善用,如何才能人尽其才? |
一、培养下属有什么好处1、对管理者而言 |
→可易于执行授权 |
→与部属建立互信互赖关系 |
→有助于目标与任务的达成 |
→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
→获得成就感 |
2、对部属而言 |
→具备晋升 条件 |
→可了解上司期待 |
→产生自信 |
→有安全感 |
→能力的提升 |
→顺利完成工作 |
二、培养下属的顾虑 |
→这件事我最拿手、下属不会明白我的意图 |
→教下属的时间里,我早把事情做好了 |
→交给下属,我无事可做 |
→交给下属, 有失败的风险 |
→下属过于风光,我很难控制和指挥 |
三、培养下属的方法 |
→岗前系统培训 (心态、技能、认知、能力) |
→岗位示范和指导(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 |
→随时随地 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心态、能力的提升) |
四、培养下属的原则 |
管理的目的不是改变人,而是任用他的才能 |
1、确信下属有足够的能力,正面激励为主。(每天进步) |
2、向下属布置工作时应有时清晰有时概括。 |
3、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
4、培养核心团队。 |
5、让下属参与决策过程。 |
6、防微杜渐、诛大赏小。 |
案例分析:如何理解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 |
第六章、时间管理 |
一、为什么要管理时间 |
1、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的必然 |
2、从个人来说� 个体生命的有限性 |
二、时间管理的目标: |
三、时间管理的三个原则 |
第一原则:目标管理原则 |
第二原则:抓住重点原则 "80、20"法则运用 |
第三原则:工作优先级综合分析 |
四、时间管理的16个策略 |
第1招:时间预算表 |
第2招:跳出时间的陷阱 |
第3招:每日工作计划表 |
第4招:多用流程管理 |
第5招:今日事、今日毕 |
第6招:找出自己最佳工作时间 |
第7招:培养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
第8招:同时做两、三件事情 |
第9招:决不轻易"迟到" |
第10招:没定期限就不叫工作 |
第11招:整理工作环境 |
第12招:各种文件只看一次 |
第13招:花钱买时间 |
第14招:集合零碎时间做大事 |
第15招: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
第16招:使用管理时间的工具 |
第七章、管理沟通与关系协调 |
→管理沟通的技巧是中层管理人员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能力 |
→没有良好顺畅的沟通 就没有良好的工作结果 |
一、什么是沟通 ? |
→沟通不是简单的讲话,沟通是相互的理解 |
→有效沟通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原则 时间及时性原则 主动性原则 |
二、沟通的特性 |
→双向反馈是沟通的基础 |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方向的沟通模式不同: |
→美国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日本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中国式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与上级领导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与下属的沟通是什么模式? |
→沟通的效果比有道理重要 |
三、管理沟通的种类及形式 |
→管理沟通不局限于语言、非语言的沟通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会更直接、更快速、更难以作假 |
案例分析 、讨论 录像分析 |
四、沟通的步骤 |
五、不同沟通风格的管理者分析与应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决定他的行为方式和作事 |
原则→学会了解自己、认识别人的性格,做到知已知人,才能更好的沟通协调 |
→有方向、讲方法与对方沟通协调 |
→分析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 |
→支配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 |
→表达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 |
→和蔼型人的特征与沟通技巧 |
案例分析: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的个性与沟通技巧 |
六、沟通的方向 |
→管理者与上级、同级、下属沟通的技巧 |
1、沟通的原则 |
2、沟通的方法 |
3、沟通的障碍 |
案例讨论:对上级的工作有不同的意见你应该怎么办? |
案例讨论:上级对你的报告有反对意见 你怎么办? |
如何「处理下级越级向你汇报」? |
如何「处理部属的过失行为」? |
如何「处理上司调派自己部属工作的情况」? |
如何「面对有能力但不听话的部属」? |
如何「处理上级布置超额的工作」? |
第八章、高绩效团队的建设 |
一、什么是团队 |
1、认识团队(1+1=?) |
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
3、团队行为曲线 |
讨论:分析团队与工作群体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
二、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
1、明确的目标 (目标从哪里来?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如何统一?) |
2、相互信任 (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如何建立?) |
3、关心、帮助每个人(从哪些方面着手才是最有效的?) |
4、沟通良好 (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 |
5、分工与协作 (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操作?) |
6、合理的激励 (没有足够的条件怎么办?) |
7、合理、完善的制度(制度目前不合理怎么办?) |
8、融洽的团队气氛 (用什么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气氛?) |
案例分析、讨论:大雁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
三、高绩效团队的成员 |
1、如何选择团队的成员 |
→高效团队至少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成员: |
→具有技术专长的人 |
→具有决策和发现、解决问题技能的人 |
→具有较强人际关系的人 |
2、团队成员的关系如何协调 |
3、如何解决成员的冲突 |
案例分析:团队的成员能力不足应该如何处理 |
通过凤凰卫视分析团队的成员与团队的绩效的关系 |
四、高绩效团队建设的流程及阶段 |
1、团队建设的流程 |
2、团队建设的阶段 |
视频分析:通过电视剧《亮剑》理解团队建设的过程及优秀团队的特性。 |
第九章、激励管理 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 |
一、激励的误区 |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正激励 负激励 四种激励方法的关系 |
→物质激励是最主要的因素吗? |
→精神激励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
二、激励的四原则 |
→公平原则 |
→系统原则 |
→时机原则 |
→清晰原则 |
三、激励管理的理论 |
1、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理论 |
2、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
3、麦格雷戈的XY理论 |
4、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 |
5、强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
6、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成就需要理论 |
7、目标设定理论 |
四、激励的方法 |
1、信任 认可- 表扬-赏识(如何培养对工作的成就感?) |
2、承担责任 (为什么要为下属承担责任) |
3、关心、帮助团队成员(工作与生活如何协调?) |
4、薪水与升迁 (物质基础还要有保障) |
5、工作兴趣 (如何才能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兴趣?) |
6、合理的制度 (公平、公正、公开) |
7、工作气氛 (是一种软化剂) |
8、企业目标与使命 (最终的解决方案)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